3月5日下午,学院特邀剑桥大学Adrian Fisher教授做客“化学之光·名师讲坛”并做“Advanced Electrochemical Manufacturing”主题报告。讲坛由王小辉教授主持,我院及化工学院15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讲坛。
报告会上,Adrian Fisher教授围绕电化学技术在实现全球碳中和与可持续制造中的关键作用,回顾了电化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电池发明到现代的氢经济和锂离子电池技术,同时探讨了电化学技术在氯碱工艺、铝生产、过氧化氢生产等工业领域的应用,展望了其在可持续燃料生产、生物电化学系统和分布式制造中的未来机遇。Fisher 教授指出,未来能源系统将向氢、氨、甲醇等新型载体转型,电力生成与化学制造将更加紧密整合,呼吁加速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以实现全球脱碳目标。互动环节,Adrian Fisher教授与师生就能源系统转型、如何平衡存储和电力负载、利用可再生电力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化学品和燃料的可能性展开了深入探讨。
作者: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审核:周辉
Adrian Fisher教授于2003年在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系(CEB)创立了电化学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CREST),并作为剑桥高级研究中心与教育中心(CARES)和剑桥大学虚拟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长期从事电化学数值模拟领域的研究,聚焦于能源转型和电解技术,致力于电化学技术培训以推动该领域的国际化发展。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Energy, ACS, Adv.Mat.等期刊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并在伦敦设计节、卫星沙龙、米兰设计节等国际活动上进行展示。他还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在《新科学家》等科普出版物上获得专题报道,并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独立电视台(ITV)上获得广泛报道。与马来亚大学的长期合作者潘芳共同荣获2017年牛顿奖,以表彰他们在开发从废液中产生电力和生物燃料的技术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