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党员、师生:
为进一步推进学院党风廉政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院党委的统一部署,就领导班子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查摆问题和集中整治情况通报如下:
问题1:政治学习不深入
1.拓展“化学+”党建成效,推进对接生物医药产业链。(周辉)
整改落实情况:4月已完成。学院和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南京分中心签约共建南京工业大学江北智能医用创新中心,发挥化学学科优势,深度融合南京生物医药谷产业资源,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服务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升级;与江阴市科学技术局党组开展科创党建共建,共同推进党组织对接产业链;与江北新区生命健康办党工委开展党建共建合作,打造校地共建样板支部。
2.推进化学家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建设院史文化阵地。(王丽娟)
整改落实情况:4月已完成。积极开展“名师讲坛”“导师会客厅”活动,推进课程思政创新。2024年12月以来,依托专业特色,举办化学之光•名师讲坛、学科素养培训4讲;开展“化学之光•名师讲坛”20期,开展“导师会客厅”18期。
问题2:防范化解风险有欠缺
1.进一步推进本科生全员导师制,打造化学特色廉政文化。(景苏)
整改落实情况:5月已完成。发布《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意见》,明确导师需在学业指导、科研启蒙、思想引领等方面全方位介入学生成长,并配套《学生成长手册》记录学业进展。2025年1月进一步细化流程,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联系导师并制定个人计划,强调科研参与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导师制学生学业成长手册》和“导师会客厅”等定期反馈学习、科研、生活等情况,形成动态跟踪,确保指导质量。该制度通过“精准匹配+动态管理”,促进了师生深度互动,尤其在科研能力培养和升学指导方面成效突出,形成“以导促学、以学促研”的良性循环。
2.推动“导师师德承诺制”等实践。(景苏)
整改落实情况:5月已完成。全体导师填写《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履行情况自查表》,签订《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履职承诺书》;组织开展4场研究生导师培训活动,包括新晋导师培训、优秀导师经验分享座谈会、导学思政讲座;35月组织学院25名研究生硕博导参加江苏省研究生导师线上培训,其中,含6名新晋导师。
3. 实践实习质量和满意度有待提升。(景苏)
整改落实情况:6月已完成。组织系、教研室调研;落实微专业实践课程。优化化学、化学英才、应化专业实践实习方案;开拓泰兴实习基地;启用智慧化学实验室,落实微专业实践课程。
4.识别实验室安全管理盲区。(唐永明)
整改落实情况:7月已完成。所有废弃试剂已打包(共332瓶),正在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沟通处置方案;目前笃行614-1、笃行611、笃行413等三间实验室9个吸风罩已安装完毕,化学学科楼B613和B614实验室6个吸风罩安装。
问题3:高质量发展需加强
1.强化“以才引才”,做好教育培训、服务保障工作,提升青年人才培育力度。(杨文忠)
整改落实情况:5月已完成。建立潜力人才清单,通过学院科研培育基金项目立项、组织高水平专家评议申报书、提供专业预评估等形式为人才项目申报提供全流程辅导和支持。先后组织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1项,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5项,省部级人才项目4项。曲剑萍获教育部青长;获批省333工程第一、三层次各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海外引才博士后1名、双创博士1名,青拔申报进入会评1人;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拓展青年教师学术视野与人脉。2024年12月以来,举办省重点实验室智能医用传感材料与器件研讨会,依托专业特色举办化学之光·名师讲坛、学术报告、学科素养培训等20余讲,与英国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等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4场;为新入职教师配备“一对一”导师,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学院在与企业共建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与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共建南京工业大学江北智能医用创新中心,邀请Nalco公司、南京圣和药业等企业来访学院等多种校企交流与合作活动中充分调动青年人才参与积极性,为其科技成果转化、联合科技攻关等产学研用搭建桥梁,拓展发展路径。
2.加强突破发展的顶层设计,多措并举引导师生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高水平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及成果申报。(杨文忠、唐永明)
整改落实情况:5月已完成。组织动员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截至4月中旬,已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5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杰青1项、优青2项,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1项,申报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3项,其中省重点1项、省杰青2项、省优青1项;组织研究领域专家对6位青年教师的项目申报书进行一对一辅导;动员5位教师申报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其中2人出校;3月底,与各个研究方向教师代表座谈,就学院研究方向凝练、项目和奖项申报、团队合作攻克相关领域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学院组织科研团队与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对接,共建研发平台;组织相关科研人员与安徽淮北市煤化工园区对接,就产学研合作进行交流;组织相关教师对接连云港企业技术需求,目前已有7家企业的技术需求对接成功,下一步将组织双方面对面深入交流;《科研培育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修订完成。
问题4:理论学习系统性不够
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不够。(周辉)
整改落实情况:7月已完成。成立学院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制定《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关于在全院党员、干部中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召开全院范围的警示教育大会,传达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开展警示教育;审议学习教育中发现的问题清单及集中整治台账,部署巡察整改、师德师风建设、意识形态、党员教育管理等重点工作;解决了“学不深、悟不透、用不实”的问题,党员干部和师生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理解更加深刻。
问题5:党员教育管理不够
学生流动党员、预备党员教育管理需加强,毕业生党员管理需加强。(周辉、王丽娟)
整改落实情况:7月已完成。多次召开党委会,就学生流动党员、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部署并专题研究推进毕业生党员管理工作。出台了预备党员及流动党员管理办法的文件,加强了学院流动党员、预备党员的管理。针对在册的流动党员,由支部书记牵头联系流动党员,组织员定时定期督促;同时强化管理,针对毕业班党员转出加强教育引导,鼓励毕业后党组织关系“应转尽转”;开展毕业班党员专题教育月活动,通过专题党课、组织关系转接培训、《告毕业班党员的一封信》发放等,明确党员义务与组织生活要求,2025届毕业生党员培训覆盖率100%。
问题6: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不够
教育引导学生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工作需加强。(王丽娟)
整改落实情况:5月已完成。针对学院重点关注学生,建立“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学生骨干”三级联系制度,要求学生每周谈心谈话,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家校联动,与学生父母及时沟通学生在校情况;加强理论学习,筑牢思想防线。党委副书记组织学院所有辅导员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学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辅导员通过年纪大会、主题班会等形式教育引导学生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
问题7:就业工作推进不够
全员就业责任体系需加强,就业教育指导需加强。(杨文忠、王丽娟)
整改落实情况:7月已完成。构建三级责任链。建立“学院领导-辅导员-导师”的三级责任体系,明确每位责任人的联系对象(如校领导对接就业困难专业、导师对接就业困难学生);个性化指导强帮扶。建立“就业困难学生档案”(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定制化岗位推荐(如匹配本地企业)和心理疏导;提升学生生涯发展规划能力。通过开展“企业行”、“企业说”等活动,让学生尽早明确生涯发展方向,通过《就业指导》《生涯规划》等课程的小班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服务匹配学生个性化需求。
问题8:党支部作用发挥不够
聚焦学科特色的工作成效还需提升,党建引领举措需进一步深入。(周辉)
整改落实情况:7月底完成。为深化科学普及教育,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与2011学院于化学学科楼四楼报告厅联合举办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的化学科普讲座。此次活动系第十一届暑期科创训练营重要环节,吸引了2011学院大一学生及江南大学至善学院、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师生共计80余人踊跃参与; 6月25日上午,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夏侃带队赴仪征中学开展本科招生宣传工作。
问题9:党支部作用发挥不够
对党员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执行不力,教育引导不够。(周辉)
整改落实情况:7月已完成。开展党务工作培训,开展支部理论学习情况自查和互查;不定期召开学生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优化党支部考核和党员评议,引导党支部对标对表开展工作,进一步提升组织力和执行力。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生转导师工作办法(试行)》、修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支部KPI考核指标》、《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员民主评议量化考核细则》。
问题10:安全稳定责任压紧压实不够
安全意识教育及管理实效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唐永明)
整改落实情况:7月已完成。对涉事实验室的负责人和责任学生进行通报批评,封停涉事实验室1周,暂停涉事实验室药品采购2周。涉事实验室已整改到位。
问题11:调研师生不深入
与师生谈话未实现全覆盖,调研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常态化、随机性的交流机制,导师和研究生学情调研不够。(王丽娟)
整改落实情况:7月已完成。6月30日-7月1日带队赴淮安地区开展访企拓岗和社会实践活动;本学期深入学生课堂,听课7次;每月参加学生处组织的宿舍大检查。通过进课堂、下宿舍及座谈,与师生建立有效沟通,覆盖本硕博师生群体,大幅提升师生交流覆盖率,让师生感受到重视与关怀。
问题12:学科建设力度不够
同类同学科标杆院校调研不够,整合分析化学学科资源不够。(陈晓君)
整改落实情况:9月完成。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报告,以及软科发布的学科分析,以具有工科底蕴以及排名靠前的的化学学科为参照,找准对标高校,撰写学科调研报告,迎接下一轮教育部学科评估工作。根据校图书馆提供的ESI化学发表文章汇总表进行人员梳理,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协调,确定学科成员名单。整合化学学科“十四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填好学科评估简况表。
以上是我院党委关于学习教育问题清单集中整治整改情况的通报。学院党委将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感谢各位党员、师生的支持与配合!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
2025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