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2025级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学习目标,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于9月有序开展了一系列入学教育活动,为新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全方位保障。
遇见新“分子”,共“键”新未来——25级新生见面会
9月8日上午,学院在化学学科楼4楼报告厅开展25级本科生新生见面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班主任、辅导员、教师代表、助理班主任及25级全体228名本科生参加活动,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丽娟主持。
杨文忠院长首先欢迎25级新生加入化学学院大家庭,他回顾了学院的发展历程与学科优势,向新生们介绍了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他勉励新生既要扎根实验室追求学术真理,也要心怀家国担当时代使命。党委书记周辉宣读《关于聘任2025级本科生班主任的决定》并颁发证书,班主任代表李仁结老师表示将以“亦师亦友”的身份陪伴学生成长,助力新生在学业探索与人生规划中找准方向。助理班主任代表李金燦、25级新生代表曹克萍依次发言,分享了选择化学专业的初心,表达了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周辉书记以“做有温度的化学人”为题,鼓励新生要传承前辈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需求;要锤炼扎实的专业本领,在实验数据中追求真理;要涵养高尚品德,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包容与协作。

传承工大魂,激扬青春志——南工大“四种精神”专题讲座
9月8日下午,学院邀请艺术设计学院原党委书记陈建华研究员,以“时钧精神”“欧阳平凯精神”“创业精神”“南工大女垒精神”为主线,结合学校历史发展,科研攻关案例,带领新生感悟“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校训真谛。互动环节中,学生踊跃提问“如何在实验失败中践行奋斗精神”,氛围热烈。

树立价值观,勇担青年责——化学青年价值观教育
9月9日上午,周辉书记以“化学青年的价值观教育”为主题,从汲取“九三阅兵”中的伟大抗战精神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周辉书记从专业定位、育人目标、价值引领、创新教育、底线红线教育五个方面展开,强调化学青年的价值观教育是专业发展的精神内核,人才培养的根本导向,对筑牢理想信念、锚定报国方向至关重要。他勉励新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分子’为强国事业发光”。

启蒙入党路,坚定信仰心——入党启蒙教育
为引导新生树立正确政治方向,明确入党初心,9月12日上午,王丽娟副书记以“传承时钧精神,做新时代化学好青年”为题,以时钧老先生高龄入党的故事启发学生,从树立正确入党动机等方面,深入剖析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她指出,入党应源于对党的信仰和忠诚,而非个人利益,鼓励新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提升基本素质方面,鼓励新生兼备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成为“又红又专”的人才。

安全记心间,平安伴我行——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9月9日下午,校保卫处徐璐老师从与师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防火、防盗、防骗、禁止参加校园贷”等安全常识入手,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她提出,同学们应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维护个人财产安全。随后,她从宿舍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三个方面切入,通过举例说明,提醒大家要时刻注意身边的安全隐患,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最后,她表示,校园安全无小事,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此次讲座,掌握应对校园安全问题的实用方法,提高安全规范意识。

阳光润心灵,健康助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9月10日下午,心理中心朱巍巍老师以“适应大学新生态”为切入点,从“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三方面入手,深层的分析了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并与大学生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对比,就人际交往、学习、恋爱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告诉同学们心理问题的识别方法与应对策略,希望同学们能够正视心理问题。他强调当同学们心情消极时,要学会自我调整。讲座的最后,朱老师详细讲解了心理咨询的预约方法和详细地址,希望同学们有一段美好、健康、积极向上的大学生活。

团学展风采,实践促成长——团学组织建设讲座
9月12日下午,学院团委崔灏灏老师以“我眼中的共青团”为主题,带领新生团员重温共青团知识,增强新生团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新生团员义务与个人发展方向。随后,学院学生组织新媒体中心和学生会依次进行招新宣讲,现场氛围活跃。

明晰规章制度,适应大学生活——辅导员见面会暨资助政策宣讲
9月6日晚,辅导员戴坤老师主要围绕《学生手册》开展规章制度讲解和政策解读,同时对学校资助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加强学生对资助政策的深度认识,全方位构建大学生感恩资助体系。希望学生们在明晰学校规章后能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在不断强化认知的过程中适应大学生活。

学院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结合学院特色,在第一阶段开展了一系列有组织、有温度的入学教育活动,助力新生扣好大学生活的“第一粒扣子”,也为学生在化学领域的深耕与人生新篇章的书写,铺就了坚实而温暖的起点。学院将更加注重开学集中教育与学年长期教育相结合,系统规划开展第二、三阶段的入学教育活动,助力学生把握未来新航向。
作者:戴坤;审核:周辉、王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