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网站首页    
学院新闻
学工动态
通知公告
媒体化学
学术前沿
党员之家
先锋行动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媒体化学 正文
【交汇点】走近“化梦为翼”江苏省研究生暑期学校:让化学筑就学科交叉“立交桥”
阅读次数: 添加时间:2022/07/24 发布:

交汇点讯 “学科交叉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是科学时代不可替代的研究范式。”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郭子建院士,在江苏省理学1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承办的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化梦为翼”暑期学校上,表示,化学是一门重要学科,能筑就学科交叉融合的“立交桥”。本世纪以来的诺贝尔化学奖,20项中有10项授予了与生物、与医学等问题相关的研究。

专家学者云集——

分享学科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

“从化学的视角出发,可以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和新策略。”7月14日,郭子建以“化生医学学科交叉与融合”主题报告开启了暑期学校帷幕,来自省内外的31所高校的200余名学子线上线下聆听报告。

“只有将化学的源头创新落实到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的实际应用当中,才能使这门科学真正为人类健康服务,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郭子建介绍,世界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从上世纪就开始积极推动化学与生物、医学的交叉融合。他从“学科交叉前沿和创新发展需求”“ 化学和生物医药交叉-历史回顾”“生命必需元素”和“金属化学生物学”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交叉发展的必须与必然。他通过列举化学药物、抗体药物、细胞药物和基因药物等生物医药的前沿领域的合成、反应和作用原理,进一步说明了化学学科交叉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着原创性关键技术支撑,具有辉煌的发展前景。“化学与生物医学交叉使青霉素、青蒿素和抗肿瘤药物顺铂等得以问世。领头学科数学、物理与中心学科化学交叉发展会产生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和能源科学等一批朝阳学科。”

国家级人才、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陈兴教授,国家级人才、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黎书华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巢晖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浙江大学史炳锋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Thorben Cordes教授,洪堡学者、南工大赵莉莉教授等10多位教授分别为暑期学校学子带来了前沿讲座,就“‘糖密码’的化学解析”“计算驱动的化学反应设计”“金属配合物抗肿瘤研究”“过渡金属催化的惰性碳氢键不对称催化转化”“现代生物物理化学:新型光谱学和成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和“量子化学计算”等主题进行了分享和研讨。

省内外学子“集聚”——

启发创新思维拓展研究思路

“这次学习对于刚入课题组从事科研工作的我来说,正如一场‘及时雨’,对我选择将来的研究方向有着很大的帮助。”暑期学校营员、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胡锦瑞表示,作为南京师范大学本硕贯通培养制学生,虽然已经进入了导师课题组,但是刚结束本科阶段培养的她,对科研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老师们讲了化学学科及与其交叉学科的研究背景,这大大拓展了我对化学学科的认识格局。”她表示,南工大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学院教授任小明的“磁力功能配合物”前沿讲座不仅使其加深了对此方向基础知识的理解,更使其对新型稀土配合物和电催化材料相关方向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课题组在导师的建议下,集体‘打包’报名参加了此次学习。”中国矿业大学博士一年级研究生江玮介绍,学界前辈的经验介绍和成果分享,使他陷入了深度思考,激发了科创灵感。江玮告诉记者,郭子建院士在开学典礼上高度肯定了化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一众学界“大伽”的前沿讲座也都在某个层面证明了化学是一门重要且有趣的学科。“他们用自己的研究为化学正名,填了当下社会对生化环材四专业戏称的‘天坑’,也让我们坚定了学科自信。”江玮表示,他的研究侧重于煤化工,在接触了不同教授不同研究方向的前沿成果后,他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了触类旁通的新体悟。“新疆大学的黄岭教授、浙江大学的史炳锋教授等在讲座之余分享的研究经历和经验,也让我深受触动,做科学研究不能随波逐流,必须坚定方向,勇于挑战,因为难的课题才是有希望的课题。”

“我原本以为代入公式计算仅是一个工具,现在才知道其背后有着这么多原理和背景。郭院士说化学是‘立交桥’学科,从土木跨专业考取化学的我将来要以土木人的身份搭好化学的这座‘立交桥’。”

“自2018年开始主办暑期学校以来,南工大是第一个承办化学学科暑期学校的高校。” 江苏省理学1类研究生教指委主任委员韦志辉教授介绍道,南工大化学学科实力雄厚,学校有一批研究成果丰硕的教授,也有一批活跃在学科前沿的才俊,2021年,南工大化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同年,化学学科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南工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杨文忠教授介绍,此次为期10天的暑期学校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及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科研实践能力,推动学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建设。“化梦为翼,希望所有的学员都能装上神奇的‘化学’翅膀翱翔在交叉学科的碧空,用创新的成果造福社会服务人民。”

通讯员 杨芳 摄影  钱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谢诗涵

编辑:王甜

原文链接: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0/ZL2LltnlqYMZx9yJ/1&app=

地址:南京浦口区浦珠南路30号 邮编:211880 电话:025-58139535、9536、9537 邮箱:chem@njtech.edu.cn

Copyright © 2019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总共访问: 今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