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教育点亮未来。国家秉承着“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初心,始终将“扶困”与“扶志”有机结合。南京工业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不断完善资助育人体系,点亮贫困学子隐匿于心,却又磅礴激昂的梦想。
“五点半男孩”的逆袭之路
“戴老师,我来报到了!”随着一声爽朗的笑声,小伟(化名)下午五点半准时出现在了辅导员戴坤老师的办公室。小伟同学出生于江苏南通,母亲因病失明丧失劳动能力,父亲在建筑工地从事体力劳动,是当地的建档立卡户。2019年他考入南京工业大学,由于父母平时教育有限,造成其从小性格偏内向,生活不规律,经常玩游戏、刷视频直至凌晨两三点。在校期间,由于作息不规律一度造成宿舍关系非常紧张。
得益于学院为困难生搭建的能力拓展平台,小伟担任了学院辅导员助理这一勤工助学岗位,一方面督促其改变自由散漫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勤工助学岗位的锻炼帮助其提高综合素质。从那时起,小伟每天下午五点半准时到辅导员办公室报到,协助辅导员老师们完成各项基础工作,办公室老师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五点半男孩”。
从担任勤工助学岗以来,小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转变,宿舍关系融洽了,学习上也取得突破,在大四学年获校三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荣誉。2022年6月,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取华东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完成了属于他的逆袭之路。
“银发少年”的蜕变之路
银发少年参加助学社包饺子活动
小岳(化名)出身于山西阳泉的一个农村家庭,父亲在他读幼儿园时因病离开了他们,在他刚上初中时,母亲又因为突发意外病逝。命运的多舛,生活的艰辛,小岳小小年纪就明白了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双亲去世后,以务农为生的外公外婆抚养他和他的哥哥长大。小学四年级时,小岳就学会了分担家务,每年农忙时节,还要跟着外公外婆下田种小麦、收小麦,再拿到市场上去卖,来换取支撑家庭生活的日常所需。
兴许是“穷人孩子早当家”,小岳在刚成年的年纪就已满头银发,凸显“少年老成”的气质。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入学后,小岳随即加入了学院困难生自助互助社团“励志社”,通过社团内困难生学长学姐的帮扶与指导,让他能够迅速适应大学的生活。
“我依然记得当时加入励志社时学长学姐对我的关心与爱护,真是无微不至!”已是“励志社”社长的小岳在回想起刚加入励志社时说。“银发少年”的蜕变从他刚步入南京工业大学时就已经开始,他先后荣获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KOS办公应用大赛初赛二等奖等多项科创荣誉,获评国家励志奖学金、伯藜助学金、校内奖学金等多项荣誉。2023年9月,他成功跨专业保研至东北师范大学的统计学专业。
“西部娃娃”的支教之路
西部娃娃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埋藏在小涛(化名)心中的一颗种子。四年前入学时种下的种子,现在即将发芽。小涛来自甘肃兰州的农村,父母亲都是农民出身,是地地道道的“西部娃娃”。
步入大学后,在一场学院针对困难生的生涯规划讲座上,他得知了学校每年都会招募“研支团”去西北支教的项目。这颗支教的种子在他的心中逐渐生根。打牢学习基础、参与科创项目、投身志愿服务……小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铺就着支教之路。四年里,他2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多次获校奖学金、校年度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分子,2022年获江苏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
在担任学院学生资助宣传大使时,他参与组织16个班级的资助政策宣讲,同时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2023年10月他如愿通过学校的遴选,光荣地成为新一届校研支团成员。在被问到为何要坚持走支教这条路时,他说:“在西部贫瘠的土地上,社会经济文化要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我本身来自于西部地区,父母也都是农民出身,我深刻了解乡村学校的基本情况,令人痛心疾首的是许许多多儿童得不到优质的教育、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严重影响了他们个人的成长也制约了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所以我愿意为西部基础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青春在为西部人民服务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无问前路西东,拼搏自成芳华。南京工业大学将进一步聚焦精准资助、精准帮扶、精准育人,将“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全面推进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努力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助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3911212601651991535&item_id=3911212601651991535&cdn=https%3A%2F%2Fregion-jiangsu-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hare_to=wx_single&sourc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