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他便踏上了留校任教之路,成为江北新校区“江浦一期”的年轻教师。转眼间,20多年过去了,他已从一名青涩的“青椒”成长为主干基础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的负责人,担任教研室主任。他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教学工作量饱满。近五年来,他的本科课堂教学年均达150学时,累计教授学生1200人次,学生评教加权均分高达98分。他就是校第十六届“师德十佳”、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吴文源老师。
以有趣有料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当吴文源老师步入教室,整个班级的氛围都会变得轻松起来。他总是以他那标志性的笑容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这节课我们继续讲‘酸碱平衡’。”吴老师微笑着开始讲课,“酸碱反应的实质就是酸碱之间的质子传递,那我们该怎么知道有多少质子传递过去了呢?”面对同学们的沉默,吴老师灵机一动,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假设我们现在装有一车的香蕉,同学们一起去吃,每个同学吃的数量不一样,要想知道总共吃了多少香蕉,我们只需要数一数有多少香蕉皮不就得了?”这个形象的比喻让同学们顿时“开悟”,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也变得通俗易懂了。
在讲解原子内不同能级的电子能量高低比较时,吴老师更是将同学们比作原子里的电子,通过中学与大学阶段的对比,生动形象地阐述了电子能级的变化。化工拔尖2001班的樊京豪保研至浙江大学化工专业就读后,仍对吴老师生动有趣的授课记忆犹新:“吴老师说,中学生阶段,我们就相当于能级比较低、离原子核比较近、能量比较低的电子,上大学后,身心更成熟,能力也更强了,就好比原子核外能级提高了,填充在这个能级里的电子能量也更高了。”
吴文源老师的课堂不仅有趣,更有料。他注重在课堂内外融入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找到乐趣,收获成长。化工英才2201班的许聆桐高中时几乎没有学化学,但因为吴老师有趣的教学,他逐渐喜欢上了化学:“记得在元素化学的学习中,吴老师给我们每个人都布置了不同的任务,要求我们每人针对一个元素进行调研,发现它的闪光点。我的学号是20号,研究的元素是钙。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我发现钙元素对人体骨骼、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刷新了我对钙的认识,让我感受到化学元素的魅力。”
针对化学基础水平差异较大的大一新生,特别是那些高考时没有选测化学的同学,吴文源进行了调研,并提出“线上衔接教育”的解决方案。他面向全校与化学相关的专业,开设了与高中化学衔接的“走进大学化学”线上先修课。这门课程自2020年首次上线以来,已经服务了四届学生,每年覆盖16个学院100个以上的班级,学员总数达1.2万人,课程结课率达91%。除本校学生外,该课程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超过500所院校的学生在线学习。2022年,该课程被评为校级一流线上课程,2023年,该课程被遴选为高校在校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慕课十年典型案例”。
以授人以渔的指导点亮学生科研道路
“知识不能仅停留在课本中,最终还是要走向实践。”这是吴文源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经常鼓励刚上大一、大二的同学主动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积极争取机会进入课题组,早日开展科研。2019级学生郭闽超如今在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留学深造,以本科生身份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他回想起在吴老师课题组做科研的经历时,充满了感激:“在吴老师课题组的那段时间,我们各方面的技能和素养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吴老师不仅手把手帮我提升最基础的科研技能,包括中期报告的撰写、结题答辩技巧以及数据的整理、分析等,还适时推荐我到另一个课题组学习,为我申请海外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做毕业论文时,吴老师总是鼓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课题,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引导大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应化2001班的陈子轩保研至东南大学后,对吴老师在实验中如何引导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仍历历在目:“当我遇到实验生成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结构不明确的难题时,吴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耐心地与我一起分析问题,从配体的结构到金属离子的配位数,逐步引导我推导出了最终的结构——一种新颖的四方冠帽状的结构。”
2022级本科生蔡伟杰对吴老师也一直心怀感激:“大一时,吴老师便积极地为我们创造机会,让我们在实验室中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和分析。他尊重我的研究兴趣,让我随时尝试自己觉得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并经常对我的实验进行指导。没有吴老师的鼓励和指导,就没有我现在这种较为稳定的研究状态。”
以日常暖心的陪伴铺筑学生成长之途
日常生活中,吴文源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交流谈心,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和困难,并尽力为他们提供帮助。
往届毕业生杨阳同学在考研期间出现了情绪低落,影响了考研复习,吴老师主动找他谈心,耐心倾听他的烦恼,了解到他主要是对考研结果的不确定性有所顾虑后,便积极地进行引导。“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下去的人并不多。付出本身就是一种成长,无论结果如何,这段经历都会让你变得更加坚韧和成熟。”在整个备考过程中,吴文源不断给予他支持和鼓励,并经常指出他在复习过程中已经取得的进步和优势,帮助他建立自信心。在后续的复试环节中,杨阳主动敞开心扉,请求吴老师给他做模拟复试。吴老师欣然接受,并给予指导。在吴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下,杨阳的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他也能更加坚定地面对考研的挑战,最终成功上岸厦门大学。
线上授课期间,吴老师总能“秒回”同学们的各种请教。他对相关知识的答复,绝不仅仅是“有一说一”,而是会从基础讲起,然后再拓展延伸,不厌其烦地帮助同学们了解来龙去脉,对一些他自认为没有讲清楚的知识点,还会在下一次上课前,与学生单独沟通。
“有一段时间,吴老师发现我的作业质量有所下降,便在课后将我单独留下进行询问。当得知我因为学习任务比较繁重,统筹平衡方面出现问题后,他首先鼓励我不要灰心,要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他还耐心指导我,给我传授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包括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等。”化工2023级本科生陈予粲回忆道,吴老师经常主动关心同学们的生活和心理状况。
“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化工实验技能大赛决赛,搭建实验装置时,一个冷凝管的固定出了问题,导致装置掉落摔碎。正巧吴老师在当评委,他看到后立马上前询问我有没有受伤,并且主动地帮忙清理玻璃碎渣,并安排分发了一个新的器材。”从化工英才班毕业后继续读研的叶文凯每每回忆起这件事,都会非常感激吴老师。
吴老师对待同学们的课后作业也十分认真。“我的第一次数字作业完成得不好,吴老师在批改完后便来找我交流。他反复地表示‘科学计数法后面的部分都不是有效位,只有前面的部分才是’‘偏差一般只要保留1-2位即可’,之后,我又认真订正了一遍作业,终于掌握了这部分知识点。我看着吴老师在作业本上写的一段段长长的批注,下定决心一定要认真学好这门课,并争取把每一次的作业都做到完美,不辜负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教导。”许聆桐感慨地说。
周伟
文章来源:https://cqt.njtech.edu.cn/info/1018/48191.htm